“托身何幸到青霄”出自明代王英的《阿魯臺受封后遣其幼子入侍》。
《阿魯臺受封后遣其幼子入侍》
明代 王英
遠分符券冊天驕,恩似春陽及草苗。
虜騎萬人先納款,胡兒十歲也歸朝。
舊垂髽髻纏番錦,新賜珠纓珥漢貂。
暗想黃云沙磧里,托身何幸到青霄。
《阿魯臺受封后遣其幼子入侍》是明代王英創(chuàng)作的一首詩詞。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、詩意和賞析。
遠離故鄉(xiāng)的阿魯臺,因為受封而派遣他的幼子進京侍奉。
離別久遠的符券像天驕一樣遙遠,君主的恩寵如春陽照耀著嫩苗。
蒙古的騎兵萬人先來納貢,年僅十歲的胡兒也回朝參賀。
他的頭發(fā)盤著古老的發(fā)髻,纏繞著番錦,新賜的珠纓和漢貂耳墜。
他暗自思忖著黃云和沙漠,感慨自己能夠幸運地來到青霄之上。
詩意解析:
這首詩描繪了阿魯臺離開家鄉(xiāng),受封后派遣他的幼子到京城侍奉的情景。詩人通過對比表達了阿魯臺離鄉(xiāng)背井的遙遠感和帝王的恩寵之深厚。蒙古的騎兵紛紛前來納貢,而年幼的胡兒也隨之回朝參加朝賀。詩中描繪了胡兒盤著傳統(tǒng)的發(fā)髻,纏繞著華麗的番錦,還有新賜的珠纓和漢貂耳墜,突顯了他的身份和地位。最后,詩人暗自想象著遙遠的黃云和沙漠,感慨自己能夠幸運地來到皇宮之上。
這首詩以描述阿魯臺受封后派遣幼子入京為主線,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,展現(xiàn)了詩人對胡兒的贊美和對他離鄉(xiāng)遠行的思念。詩人用典雅的詞句描繪了阿魯臺離開家鄉(xiāng)的遙遠感,以及胡兒受到的皇帝的恩寵。通過提到蒙古的騎兵和胡兒回朝參賀,詩人展示了胡兒的身份和地位的崇高。同時,詩人通過描繪胡兒盤著古老的發(fā)髻、纏繞著華麗的番錦,以及新賜的珠纓和漢貂耳墜,突出了胡兒的華美和尊貴。最后,詩人以黃云和沙漠的想象,表達了對胡兒能夠幸運地到達皇宮的欣慰和感激之情。整首詩情感細膩,描繪細致,展現(xiàn)了明代時期皇室家族的榮耀與威嚴,同時也抒發(fā)了詩人對家鄉(xiāng)的思念和對胡兒的喜悅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