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???a href="http://www.sphljz.com/tag/tw-8" title="View all posts in 他物" target="_blank" style="color:#0ec3f3;font-size: 18px;font-weight: 600;">他物觸”出自唐代陳琡的《別僧(一作留別蘭若僧)》。
《別僧(一作留別蘭若僧)》
唐代 陳琡
行若獨輪車,常畏大道覆。
止若員底器,??炙镉|。
行止既如此,安得不離俗。
《別僧(一作留別蘭若僧)》
行若獨輪車,
常畏大道覆。
止若員底器,
常恐他物觸。
行止既如此,
安得不離俗。
像一輛獨輪車行進,
時刻畏懼大道翻覆。
像一只脆弱的琉璃器,
時刻擔心被他物觸碰。
行和止都如此,
怎能不離開世俗?
這首詩以行者和止者的形象來探討離世和入世之間的關(guān)系。詩中的“行若獨輪車”和“止若員底器”比喻了行者和止者的狀態(tài)。行者像一輛獨輪車,行進時時刻擔心大道翻覆,表達了行者對離開世俗生活的擔憂和追隨佛道的不安。止者則像一只脆弱的琉璃器,時刻擔心被外界的物事所觸碰,表達了止者對世俗生活的恐懼和對離開佛道的疑慮。
通過對行者和止者的對比描寫,詩人表達了一個思考:無論是行還是止,都難以擺脫俗世的束縛。行者雖然追求超凡脫俗,卻難以完全擺脫世俗的牽絆;而止者雖然盡力安住禪定,卻始終不能擺脫世俗的憂慮。最后兩句“行止既如此,安得不離俗”,表達了作者對無法擺脫世俗的現(xiàn)實的無奈與疑惑。
這首詩以簡潔、警句式的語言,通過明喻和比喻的手法,展現(xiàn)了離世與入世、紅塵與佛道的矛盾和困境,給人留下了深思。同時,詩人也揭示了人類內(nèi)心對于抵御外界干擾、追求內(nèi)心平和的渴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