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楚山直叢叢”出自唐代韓愈的《此日足可惜贈張籍(愈時在徐籍往謁之辭去作是詩以送)》。
《此日足可惜贈張籍(愈時在徐籍往謁之辭去作是詩以送)》
唐代 韓愈
此日足可惜,此酒不足嘗。
舍酒去相語,共分一日光。
念昔未知子,孟君自南方。
自矜有所得,言子有文章。
我名屬相府,欲往不得行。
思之不可見,百端在中腸。
維時月魄死,冬日朝在房。
驅(qū)馳公事退,聞子適及城。
命車載之至,引坐于中堂。
開懷聽其說,往往副所望。
孔丘歿已遠(yuǎn),仁義路久荒。
紛紛百家起,詭怪相披猖。
長老守所聞,后生習(xí)為常。
少知誠難得,純粹古已亡。
譬彼植園木,有根易為長。
留之不遣去,館置城西旁。
歲時未云幾,浩浩觀湖江。
眾夫指之笑,謂我知不明。
兒童畏雷電,魚鱉驚夜光。
州家舉進(jìn)士,選試繆所當(dāng)。
馳辭對我策,章句何煒煌。
相公朝服立,工席歌鹿鳴。
禮終樂亦闋,相拜送于庭。
之子去須臾,赫赫流盛名。
竊喜復(fù)竊嘆,諒知有所成。
人事安可恒,奄忽令我傷。
聞子高第日,正從相公喪。
哀情逢吉語,惝恍難為雙。
暮宿偃師西,徒展轉(zhuǎn)在床。
夜聞汴州亂,繞壁行彷徨。
我時留妻子,倉卒不及將。
相見不復(fù)期,零落甘所丁。
驕兒未絕乳,念之不能忘。
忽如在我所,耳若聞啼聲。
中途安得返,一日不可更。
俄有東來說,我家免罹殃。
乘船下汴水,東去趨彭城。
從喪朝至洛,還走不及停。
假道經(jīng)盟津,出入行澗岡。
日西入軍門,羸馬顛且僵。
主人愿少留,延入陳壺觴。
卑賤不敢辭,忽忽心如狂。
飲食豈知味,絲竹徒轟轟。
平明脫身去,決若驚鳧翔。
黃昏次汜水,欲過無舟航。
號呼久乃至,夜?jié)稂S。
中流上灘潬,沙水不可詳。
驚波暗合沓,星宿爭翻芒。
轅馬蹢躅鳴,左右泣仆童。
甲午憩時門,臨泉窺斗龍。
東南出陳許,陂澤平茫茫。
道邊草木花,紅紫相低昂。
百里不逢人,角角雄雉鳴。
行行二月暮,乃及徐南疆。
下馬步堤岸,上船拜吾兄。
誰云經(jīng)艱難,百口無夭殤。
仆射南陽公,宅我睢水陽。
篋中有馀衣,盎中有馀糧。
閉門讀書史,窗戶忽已涼。
日念子來游,子豈知我情。
別離未為久,辛苦多所經(jīng)。
對食每不飽,共言無倦聽。
連延三十日,晨坐達(dá)五更。
我友二三子,宦游在西京。
東野窺禹穴,李翱觀濤江。
蕭條千萬里,會合安可逢。
淮之水舒舒,楚山直叢叢。
子又舍我去,我懷焉所窮。
男兒不再壯,百歲如風(fēng)狂。
高爵尚可求,無為守一鄉(xiāng)。
韓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學(xué)家、哲學(xué)家、思想家,河陽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漢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稱韓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稱韓吏部。謚號“文”,又稱韓文公。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(yùn)動的倡導(dǎo)者,主張學(xué)習(xí)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,破駢為散,擴(kuò)大文言文的表達(dá)功能。宋代蘇軾稱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,與柳宗元并稱“韓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“道統(tǒng)”觀念的確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