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東封山下宴群臣》
唐代 張諤
萬里扈封巒,群公遇此歡。
幔城連夜靜,霜仗滿空寒。
輦路宵煙合,旌門曉月殘。
明朝陪圣主,山下禮圓壇。
《東封山下宴群臣》是唐代張諤創(chuàng)作的一首詩詞。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、詩意和賞析:
宴請群臣于東封山下,
萬里山巒令人扈從,
群公皆因此相聚而歡慶。
帷幕城連夜晚靜靜,
霜仗在空曠的寒冷中排列整齊。
車駕行進的路上,宵夜的煙霧交匯融合,
行宮的旌門下,破曉的月光漸漸消散。
明天早晨,我將陪圣主一同出現(xiàn),
在山下的祭壇上,恭敬地行禮。
這首詩形容了一場東封山下的群臣宴會,通過描繪各種景象和細(xì)節(jié),將宴會場景展現(xiàn)出來。詩詞的意境清新、唯美,詩人運用了豐富的象征手法,通過山巒、城市、帷幕、霜仗等形象,將整個宴會場景描繪得生動而美好。
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,將宴會的熱鬧喧囂與宴會場景的寧靜對比,表現(xiàn)出一種突兀的美感,使得整個宴會場景更加凸顯。詩詞中的“群公”指的是宴會上的諸臣,他們聚集在一起,共同慶祝,表達了歡樂團聚的心情。
最后兩句詩描述了詩人將陪同君主出現(xiàn)在明日的山下祭壇,表示忠誠之意。整首詩內(nèi)容簡短,但意境深遠(yuǎn),通過對宴會場景的描繪,展示了唐代朝臣忠誠效勞、歡慶宴會的情景,以及詩人對自然和山川的贊美之情。
整體而言,這首詩詞通過對宴會場景的描寫,展現(xiàn)了宴會的熱鬧和喜慶,并表達了忠誠的情感。它運用了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手法的語言,使得整個詩詞形象豐富、意境深遠(yuǎn)。